找回密码
 注册
搜索
查看: 7715|回复: 3

[新闻] 黄海农场“投资千万元兴办水厂”引起数万知青网上热议

  [复制链接]
myxiangshui 发表于 2010-10-17 10:09:5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7月15日,新闻媒体刊登了江苏农垦“黄海农场投资千万兴办水厂”的消息,这则新闻一上网立刻引起曾经在黄海农场生活、工作过南京、苏州、无锡等2万多名知青的热烈欢迎和强烈关注!
  《黄海农场大力搞好职工安全饮用水工程》一则消息指出,“享有‘苏北明珠’美誉、省军粮保障基地的江苏省黄海农场投资1200万元(争取财政资金631万元、自筹资金569万元)建设自来水厂:经过场党委研究、专家论证、民意测验。已正式破土动工。此项工程的建设成功、将彻底提高黄海农场饮用水的质量,得到广大职工一致好评”。
  黄海农场“投资千万元兴办水厂” 这一消息通过电波在互联网上引起数万知青热切关注。当年曾经“上山下乡”插场在黄海农场生活、工作过的南京、苏州、无锡等2万多名知青,兴奋异常,奔走相告,网上转帖,热烈欢迎和强烈关注黄海党委又一惠民的好事!许多网站尤其是《凤凰网》“知青频道”上,转帖很多。老青知们追今抚昔、感慨万千。广大知青一致认为这是“一件伟大的善举,更是一件亲民、利民、惠民的大好事!”
  老知青原黄海教卫科科员、现任苏州市沧浪区人大主任刘龙生深情回忆说:“说到水,感触是很深的,初到大有,我们都饮用中山河水,场部的自来水当然也是直接从中山河抽到水塔,没经过什么过滤,而连队环境差多了,喝灌溉渠的水还是好的,有的是排水沟的水,要不就是水塘里的水,盐碱太重,苦涩苦涩的。79年后,中山河被严重污染,水不能喝了,只好打井,虽然经过几十年,盐碱下降了些,可还是有点咸。记得那时我们在一起时边喝着咸水,边自我打趣“早上一杯盐开水,胜过人参汤”
  65年插场黄海老知青靳武岗在网上回忆道:“初到农场,吃水是第一件最困难之事。住房四周须有几米深的水沟。但是死水,不能饮用。队里一百多号人的日常用水,每天靠牛车运来。我们队取水的水源有二处,一处向西靠近308公路的西直河,另一处是紧邻在东面的四队。西直河的水质和口感要比四队的好。四队虽然是井水,由于井不是很深,也含有一定的盐分,所以我们队以饮用西直河水为主。劳改农场离开时,留下一部破水车,装满水箱约有2个多立方。队里每天派人运水,少则四人,多则六人。没有固定的拉水人,经常轮换,让每个人都体验一下吃水的艰辛。当然,女同胞是不参与运水的。每次轮到我们分队时,我总是第一个参与。有人认为运水很好玩,看上去轻松,实际上是很辛苦的。尤其是在冬季,要敲破冰层才能取水,赤着脚站在刺骨的冰水里,不一会就冻得麻木,可以想象一天运水下来是何等的滋味。水用桶打上来,有二人在岸上拎起奔向牛车。牛车只能仃在公路边上较平坦的位置,但距取水处还有十几米的距离。两个拎水把水拎到牛车旁,在由二个站在水车上面的人倒进桶里。一车水装满最快也要半个多小时,加上来回路上耗时,一天实际上是运不了多少车水的。水在人们日常生话中的重要地位,我是深有感触和体会的。老牛拉车尘飞扬,取水西直汗流趟。但得农友有到用,辛苦几人有何妨。”……
  据笔者了解,连日来每天都有各地老知青及家人数万人关注黄海,祝福黄海,深情祈祷第二故乡--黄海农场的明天更美好!截止咋晚7月22日23时止,仅在《凤凰网.知青频道》“黄海知青点”上点击人次为82995人。
来源:中国江苏网
雨浔 发表于 2010-10-17 19:24:02 | 显示全部楼层
E___0480ZH00SIGT.gif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衣箭倾心 发表于 2010-10-17 20:45:40 | 显示全部楼层
这是个惠民工程,值得庆祝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雨涵 发表于 2010-10-17 21:15:42 | 显示全部楼层
一件伟大的善举,更是一件亲民、利民、惠民的大好事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小黑屋|我的响水 ( 苏ICP备10011560号-1

苏公网安备 32020602000220号

GMT+8, 2024-6-14 03:10 , Processed in 0.093600 second(s), 21 queries , Gzip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