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注册
搜索
查看: 63861|回复: 0

[其他] 择校局中局,家长朋友如何应对?

[复制链接]
漫步长江路 发表于 2018-10-9 21:21:2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择校局中局,家长朋友如何应对?
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,为了给孩子上一所好学校,含辛茹苦的家长不惜一切代价。但是,时下就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家长这种想走捷径的急功近利心理,一人多角、连环设局,慷慨承诺能把孩子送到家长心仪的学校,结果不仅损失了钱财,还耽误了孩子的正常入学。在此,蜀黍通过真实案例,提醒广大家长朋友:择校如果脱离了政策和法规的框架,合法权益就有可能会受到不法侵害。
典型案例:
2018年1月,南京市民姜某报警称自己被骗了。据姜某反映,他一个同学的亲戚有点路子,可以把没达分数线的孩子弄进大学上学。姜某便委托自己的这位同学张某办理此事。期间,张某告诉姜某需要打点各方关系,向姜索要打点费,姜某先后向张某转账80余万。姜某认为张某没有把事情办成,自己被骗。同年3月,南京市民兰女士向公安机关反映:自己为了给孩子上大学,被别人骗了。经了解,兰女士于2016年8月将孩子送到某培训机构进行编导培训,机构里一位“老师”对兰女士承诺:他有艺术考试的门路,给他7万,就可以帮其孩子送到某传媒大学上学。期间,这位“老师”编造各种理由称该传媒学校上不了了,可以给她运作别的学校,并再次向兰女士要钱,兰女士对这位“老师”给她的协议以及某大学录取通知书信以为真,便先后向对方转账26万元。随后,这位“老师”以操作出现了新困难为由,继续向兰女士要打点费。兰女士发现自己被骗。据警方调查,骗兰女士的这位“老师”,正是最初报警被骗的姜某。
2018年8月,连云港市民王女士报警称自己被骗了。经了解:王女士在市区经营一家小吃馆,按照市区入学的相关政策,其孩子只能在东海原籍上学,为了能给孩子在市区上一所好学校,便到处打听找关系。今年年初,店内一顾客朱某称自己认识教育系统的人,可以帮其解决小孩上学的事。王女士先后给朱某转去1.3万元的好处费。期间,朱某向王女士推送了所谓市教育局马处长的微信号。这位“马处长”尽职尽责,解答王女士关于入学事宜的各种咨询。8月中旬,王女士收到了朱某发来的某小学录取通知书,便没有怀疑。直到8月中下旬,当看到其他小孩都陆续接到了该小学的录取通知书准备入学了,王女士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。经警方调查:朱某并不认识教育系统的人,为了博得家长的信任,他伪造了录取通知书,并用自己的另一个微信号佯称“教育局马处长”进一步迷惑家长。朱某用此方式欺骗了13位家长,获利16万。
警方分析:
不法分子利用家长为了孩子而不惜一切代价的心理,谎称自己认识教育系统的人,能够帮助疏通关系,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。家长起初只是抱着试试看碰运气的态度,不法分子往往会趁热打铁,继续设置各种局,比如虚拟一个教育系统领导的身份出来,与家长沟通,或者向家长发送一些伪造的电子版协议、文书等与入学有关的资料,向家长营造一个“自己正在帮忙打点办事”的假象,这时家长本来试试看的态度就会转变为信任、依赖对方,进而不惜重金,向对方交付“好处费”,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。
警方提醒:
孩子入学前,应详细通过官方渠道咨询清楚相关政策法规。在招生、入学程序中,有的家长会接到一些自称是某培训机构、某学校领导、某部门领导等电话,这时一定要核实清楚对方身份,不要盲目汇款。必要时,可亲自到实地去核实对方身份。对于政策边缘的事情,不要盲目轻信,铤而走险。面对一些请托、受托现象,理性看待,不要轻信传言,发现可疑线索,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。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小黑屋|我的响水 ( 苏ICP备10011560号-1

苏公网安备 32020602000220号

GMT+8, 2024-4-29 17:46 , Processed in 0.093601 second(s), 19 queries , Gzip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